便欲吹箫骑大鲸,去看海上三山青。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biàn yù chuī xiāo qí dà jīng , qù kàn hǎi shàng sān shān qīng 。
小提示:"便欲吹箫骑大鲸,去看海上三山青。"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元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3.冠名。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元郭珏《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明费信《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4.指三山骨。唐元稹《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宋黄庭坚《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三山骨”。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郭沫若《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萧华《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海上:海边;海岛。指湖滨。指上海。犹言沪上。海面上。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小提示:"便欲吹箫骑大鲸,去看海上三山青。"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吹箫楼外冻云重。
出自:吴文英的《浣溪沙(仲冬望后,出迓履翁,舟中即兴)》
-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出自:岳珂的《六州歌头》
-
夜半潮来风又熟,卧吹箫管到扬州。
出自:苏轼的《金山梦中作》
-
吹箫门巷冷无声。
出自:李莱老的《小重山》
-
试遣吹箫看,骑鹤恐来游。
出自: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其五)汪德邵无尽藏》
-
乘桴海上游,采芝商中匿。
出自:张方平的《读高士传》
-
海上来三鸟,池头戏五禽。
出自:胡应麟的《留别胡茅两生十八韵》
-
别思空随海上波,客心已醉吴中月。
出自:王恭的《送林彦衡子婿游汉赴嘉禾吉期》
-
将军海上开辕门,衔枚壮士口难说。
出自:彭俊生的《木稼纪异用聚星堂禁体韵》
-
岂知海上鲲,姑隐雾中豹。
出自:陆文圭的《送徐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