媮为一切,不顾国患,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tōu wèi yī qiè , bù gù guó huàn ,
小提示:"媮为一切,不顾国患,"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书经》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愿犯不遵守成规旧法酌错误。”现在负责判案的官吏便不是这样,上下相互驱使,把苛刻当作严明,判案严厉的获得公道的名声,判案公平的后来多有祸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并肩站着,处死刑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这是奉行仁义的圣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实现,都是因为这引起的。人们的常情是安适的时候就会显得快乐,痛苦的时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荆杖鞭打的时候,从被打人身上有什么要求不能实现呢?所以罪犯忍受不了痛苦,就用些假话招供,审案的官吏就利用这种情况,指出某种罪名,点明罪犯应该招认的罪状,审案的官吏担心案子报上去后会被驳倒退回来,于是便违法罗织罪状,套上罪名,到了报告上级判罪结果的时候,即使是咎繇听了囚犯的罪状,也认为处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审案的官吏违法陷入于罪广列罪名,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的缘故。因此审案的官吏专门苛刻严峻地对待犯人,残害人没有止境,办一切事情都马马虎虎,不顾国家遭到祸患,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道:“在地上画一座监狱,也不进去;面对着木刻的狱吏,也不与他对话。”这反映出社会上痛恨狱吏的风气,是很悲痛的语言。所以天下的祸害,没有什么比得上法官判案这件事。败坏法纪,扰乱正道,使亲人分离,道义不明,没有谁比负责判案的官吏更厉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秦朝的过错有一条至今还存在的原因。”
词语释义
不顾:1.不回头看。2.不顾念;不照顾。3.不理会。4.不考虑;不顾忌。
一切:(代)①全部:~财产。[近]所有|全部。②全部的事物。[近]所有|全部。[反]部分|个别。
小提示:"媮为一切,不顾国患,"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掉头掣肘去,不顾西兴浪。
出自:释德洪的《戏廓然》
-
如何行不顾,胶向漆中投。
出自:陈献章的《次韵何宗濂》
-
君不见区区芋魁亦遭遇,西湖莼生人不顾。
出自:李流芳的《莼羹歌》
-
眼见野僧垂雪发,养亲原不顾朱金。
出自:黄庭坚的《去岁和元翁重到双涧寺观余兄弟题诗之篇总忘收录病中记忆成此诗》
-
汝不顾死争相先,鸣髇不响突骑闲。
出自:刘子翚的《胡儿莫窥江》
-
贾生遂膺宣室召,诸葛不顾南阳田。
出自:王汝玉的《赠解学士》
-
虽云顾义不顾身,犹有恩情中系恋。
出自:戴亨的《张烈女歌》
-
匠石屡不顾,定匪明堂材。
出自:徐熥的《下第述怀》
-
繄公直节著开宝,不顾群奸互唧嗾。
出自:张祥河的《文信国公祠唐云麾将军李秀残碑用坡公石鼓歌韵柬椒堂京兆》
-
撒手便能欺十圣,低头端不顾三贤。
出自:释道济的《呈冯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