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

出处

出自明代方孝孺的《深虑论

拼音和注音

ér bì hòu shì zhī wú wēi wáng , cǐ lǐ zhī suǒ bì wú zhě ,

小提示:"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利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限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立即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希望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

词语释义

后世:(名)指某个时代以后的时代。

危亡:(动)指国家、民族接近于灭亡的局势:挽救国家~。

小提示:"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