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uē : tiān gǒu yǒu wú guó , shàng sù yǒu huǐ yú yǔ shēn 。
小提示:"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词语释义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有悔:有悔yǒuhuǐ有所悔恨的
苟有:苟有,汉语词语,释义是如果有。
小提示:"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
出自:关汉卿的《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马蹄儿踏碎了东吴国,你是那周公瑾,
出自:《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
到于吴国,几次借兵,
出自:李寿卿的《杂剧·说鱄诸伍员吹箫》
-
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
出自:《范雎说秦王》
-
子胥今日委东流,吴国明朝亦古丘。
出自:胡曾的《咏史诗。吴江》
-
蜀江涨势通吴国,一雨能教水没阶。
出自:汪东的《鹧鸪天》
-
寒玉轸,吴国弦。
出自:奕绘的《捣练子三首(其三)》
-
悲风起吴国,千载凤凰原。
出自:杨杰的《资政少保章简公挽词》
-
武昌季子吴国伦,左迁三载匡庐春。
出自:李攀龙的《跳梁行寄慰明卿》
-
凄凉断踪吴国,对虚窗坠月,应更相忆。
出自:汪东的《望梅.和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