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拼音和注音
qǐ fù yǒu zhú hū ? gù huà zhú bì xiān dé chéng zhú yú xiōng zhōng , zhí bǐ shú shì ,
小提示:"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词语释义
执笔:(动)指动笔写以集体名义合作发表的文稿。
胸中: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
成竹:见“[[成竹在胸]]”。
熟视:注目细看。
必先: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以称下第的同人。
小提示:"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辽海东南天一柱,胸中谁比玉峥嵘。
出自:元好问的《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二诗(其一)前人》
-
古剑胸中尽磨淬,宁如觉道乐耕莘。
出自:薛季宣的《读刘叉集》
-
故人落笔生云烟,胸中端有万斛泉。
出自:陈渊的《谒罗养蒙辱示长篇次韵》
-
糟床滟滟玉虹流,洗尽胸中万斛愁。
出自:孙觌的《斗酒同小诗送杨君圣四绝(其一)》
-
胸中万壑冰,璧月共凝远。
出自:李彭的《别何肃之》
-
胸中应变勇所为,韬养许谁窥畛域。
出自:韦骧的《送皮献臣郎中赴河朔》
-
正大胸中学,凄凉眼下愁。
出自:郑文康的《病中(其八)》
-
诗翁偶写胸中趣,肯道溪山有是非。
出自:凌云翰的《马虚中剡溪图(其二)》
-
胸中郁结谁能释?世上炎凉我自知。
出自:费墨娟的《夜坐》
-
眼底清明翳障除,胸中磊砢光怪出。
出自:程晋芳的《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