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hàn shàn wù è , xián xián jiàn bù xiào ,
小提示:"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呢?”太史公说:“我曾听董生说过:‘周朝的政治衰落破败之时,孔子出任鲁国的司寇,诸侯害他,大夫们排挤他。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以此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贬抑天子,斥退诸侯,声讨大夫,以阐明王道。’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国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把这四种最大的过错加在这些人身上,他们也只能接受而不敢推托。所以《春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词语释义
不肖:(形)品行不正:~子孙。
善恶:善指顺理,恶指违理。
善善恶恶:善善恶恶shànshàn-è’è赞扬好人好事,憎恶坏人坏事,指爱憎分明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
小提示:"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正为不肖子扬州奴,自成人已来,
出自:秦简夫的《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
出自:《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
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
出自:《范雎说秦王》
-
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出自:潘德舆的《写孝经诗》
-
羞为庆历一不肖,妄意熙宁三舍人。
出自:刘克庄的《答括士李同二首(其一)》
-
勿涉恶溪水,长吟不肖诗。
出自:谢元汴的《岁暮山居杂感(其十四)》
-
莫效不肖者,所向皆荒唐。
出自:苏舜钦的《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
-
抚御或失宜,反以萌不肖。
出自:熊鉌的《寄张廉访》
-
如何贤不肖,而乃殊其名。
出自:朱诚泳的《感寓(其六十一)》
-
不肖躯,人丛溷迹,未是殷顽。
出自:洪繻的《意难忘.感事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