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chuí chǔ zhī xià , hé qiú ér bù dé ? zuò qiú rén bù shèng tòng ,
小提示:"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书经》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愿犯不遵守成规旧法酌错误。”现在负责判案的官吏便不是这样,上下相互驱使,把苛刻当作严明,判案严厉的获得公道的名声,判案公平的后来多有祸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并肩站着,处死刑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这是奉行仁义的圣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实现,都是因为这引起的。人们的常情是安适的时候就会显得快乐,痛苦的时候就想要死掉,在木棍荆杖鞭打的时候,从被打人身上有什么要求不能实现呢?所以罪犯忍受不了痛苦,就用些假话招供,审案的官吏就利用这种情况,指出某种罪名,点明罪犯应该招认的罪状,审案的官吏担心案子报上去后会被驳倒退回来,于是便违法罗织罪状,套上罪名,到了报告上级判罪结果的时候,即使是咎繇听了囚犯的罪状,也认为处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审案的官吏违法陷入于罪广列罪名,玩弄法律条文把罪状写得十分明显的缘故。因此审案的官吏专门苛刻严峻地对待犯人,残害人没有止境,办一切事情都马马虎虎,不顾国家遭到祸患,这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道:“在地上画一座监狱,也不进去;面对着木刻的狱吏,也不与他对话。”这反映出社会上痛恨狱吏的风气,是很悲痛的语言。所以天下的祸害,没有什么比得上法官判案这件事。败坏法纪,扰乱正道,使亲人分离,道义不明,没有谁比负责判案的官吏更厉害的。这就是我所说的秦朝的过错有一条至今还存在的原因。”
词语释义
不胜:承担不了;不能忍受:体力~。~其烦。表示不能做或做不完(前后重复同一动词):防不胜防。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不能击败敌人赢得胜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不得:1.不可能;不允许。2.得不到;找不到。
之下: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囚人:囚犯。受罪的人。
小提示:"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出自:诗经的《关雎》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出自:司马相如的《凤求凰》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
-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出自:曹植的《白马篇》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打破太虚空,如何寻不得。
出自:释仁勇的《偈八首(其二)》
-
临去不胜杯。
出自:朱彝尊的《南歌子》
-
又约来游游不得,风流输与五云苏。
出自:薛师董的《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