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别后,吴楚几听砧。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běi jīng yī bié hòu , wú chǔ jǐ tīng zhēn 。
小提示:"北京一别后,吴楚几听砧。"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北京:1.指建康。即今南京市。南朝宋都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注:“言庾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2.指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京口是南朝宋的发祥地,文帝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3.指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北魏于太和十九年自平城南迁都洛阳,因称旧都平城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4.指太原府。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唐和五代的唐、晋、汉都发祥于此,因谓之北京。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天福十二年夏﹞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5.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因宋真宗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庆历二年五月﹞戊午,建大名府为北京。”6.金天眷元年改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见《金史·熙宗纪》。7.金贞元元年迁新都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以旧都中京大定府在新都之北,改称北京。故址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见《金史·海陵纪》。8.明初指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明史·太祖纪一》:“﹝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9.明永乐元年,成祖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即今北京市。永乐十九年,自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拟还都应天,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定北京为国都,又改称京师。历清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都称北京。参见“北京市”。10.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吴楚:春秋·吴国与楚国。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一带。指汉高祖分封的吴·楚诸侯国。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区域。
小提示:"北京一别后,吴楚几听砧。"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荷花时话别,别后又梅开。
出自:戴复古的《次韵旴江李君昉见寄二首时李在包守郡斋》
-
会当一快读,遣此别后思。
出自:赵蕃的《顷在杭叔骥以离湖日见怀诗相遗舟中无事取而》
-
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
出自:高观国的《祝英台近·荷花》
-
一别殉翻覆,茹君万恨终。
出自:陈三立的《为石醉六题其师江建霞京卿遗墨册》
-
相看如夜梦,一别又年馀。
出自:陈著的《梅山醉后过丹山》
-
一别三年久,重来数日留。
出自:薛瑄的《寄司封李原德三十韵》
-
一别红尘远,星霜已八周。
出自:邓云霄的《铜陵执热书怀十首,时苦旱(其七)》
-
飘然一别今七载,取读往往生光辉。
出自:郭祥正的《酬蔡尉秘校》
-
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
出自:梅尧臣的《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
-
一别高明去,频为瘴疠侵。
出自:曾几的《次镇江守曾宏甫见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