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声音,气之激者也。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fū shēng yīn , qì zhī jī zhě yě 。
小提示:"夫声音,气之激者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秦客诘难说:通过观察气色来考知内心,这是天下通用的方法。人心变化于内,神色相应地表现于外,这是明显可以看得到的,所以您不怀疑。声音是精气激发的结果,内心受到感触而发生波动,声音便随着内心变化而发出。内心情感有强有弱,声音也就有高有低。神色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都表现在人的身上,为什么对声音反映内心这一点却偏偏要怀疑呢?既然喜怒哀乐会表现在脸色上,那么哀乐也应该体现在声音中。声音本来就是有哀乐的,只是不懂的人听不懂罢了。至于钟子期一类人,虽然遇到不固定的声音,却依然能聪颖地独自领会。盲人即使站在墙壁前也仍然一无所见,而离娄站在百尺之外却能把细毛看得清清楚楚,据此说来,人们视力的强弱的确不一样。不能以盲人的视力为标准,怀疑离娄明锐的视力。用一般人的听力,去猜疑钟子期的听力,把古人的记载统统说成是虚妄不实的。(归按,这一段中秦客的诘难是用的类比的方法。既然神色的变化是内心变化的反应,那么声音的变化也同样是内心情感变化的反应。二者同质,结论可信。还有一点提得也非常好,既然声有哀乐,为什么有人却听不出来呢?回答是没听懂。接受者没理解不等于对象不存在,不知不等于不在。)
相关分类
全诗
相关名句
-
声音多厮称,字样不寻俗,听我一个个细数。
出自: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
兀的不是僧住、赛娘的声音?史进兄弟。
出自:《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
夫喜怒章于色诊,哀乐亦宜形于声音。
出自: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
于是言语之节,声音之度,
出自: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
声音哀苦鸣不息。
出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七)》
-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
出自:释德洪的《涟水观音像赞》
-
声音施施然,已拒弗肯至。
出自:李复的《自暴》
-
乡山到眼声音侣,海国清时簿领稀。
出自:罗荣的《送陈谏簿遂溪》
-
先天仅得十二三,声音律吕无由窥。
出自:楼钥的《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
雅颂声音召阴阳,圣贤道义包天地。
出自:曾丰的《前高凉推官陈汉臣惠佳什索俚编不可虚辱授之后集古律矣复课数韵语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