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jǐn xiù zhī shì bù jìn yú qián , ér suí sú yǎ huà ,
小提示:"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词语释义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
随俗:随俗suísú[行事]随着习俗入乡随俗
雅化:谓趋于文雅﹑高雅。纯正的教化。
小提示:"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剑背打回回。
出自:沈括的《鄜延凯歌(其五)》
-
盛阳丽楼台,烂如锦绣错。
出自:李梦阳的《登东城楼晚下楼作赠同游数子二首(其二)》
-
冠带诗书品,文章锦绣词。
出自:陈虔安的《游陆公祠十首(其一)》
-
傍通锦绣谷,上接铁船峰。
出自:董嗣杲的《天池寺晚步》
-
群公锦绣为肠胃,独我尘埃满肺肝。
出自:梅尧臣的《再和》
-
新文烂锦绣,夫我何足赴。
出自:陈造的《题解禹玉文卷后》
-
桑麻接畛馀无地,锦绣连城别有春。
出自:王安石的《送复之屯田赴成都》
-
文传锦绣行空马,情契金兰得水鱼。
出自:林廷模的《怀何仲默》
-
笙歌满室宾满堂,锦绣纂组玄以黄。
出自:成鹫的《罗母祝辞》
-
深山大泽龙蛇远,复道重楼锦绣悬。
出自:黄佐的《草堂饯别诸生偶成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