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三千里,征衣十二年。

出处

出自明夏完淳的《送杜于皇归郢

拼音和注音

kè lù sān qiān lǐ , zhēng yī shí èr nián 。

小提示:"客路三千里,征衣十二年。"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千:《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2.泛言数目之多。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十二:1.十分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征衣:1.旅人之衣。2.出征将士之衣。3.泛指军服。

小提示:"客路三千里,征衣十二年。"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夏完淳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