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jì zhǎng , xué hū liù jīng rén yì zhī shuō ,
小提示:"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全诗
相关名句
-
六经观圣人,明如夜占斗。
出自:黄庭坚的《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
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出自:王守仁的《尊经阁记》
-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出自:王守仁的《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
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出自:黄遵宪的《杂感·大块凿混沌》
-
千载力田嘉汉诏,六经敦本说豳风。
出自:程敏政的《马嵬八景次韵为阎方伯赋(其八)南亩秋成》
-
二京之末康成出,六经将出逢此翁。
出自:唐士耻的《庭下青书带》
-
不随麟凤谒虞廷,独坐林间味六经。
出自:史谨的《题秋林读书图》
-
六经力道要,无以利心求。
出自:张绎的《寄友人》
-
少年才气自纵横,淹贯诸子通六经。
出自:刘元吉的《读常理斋先生爱吟草谨题》
-
圣道通三极,王言似六经。
出自:李东阳的《闲居漫兴十首(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