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拼音和注音
zhào huì wén wáng shí , dé chǔ hé shì bì 。
小提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词语释义
和氏璧:战国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监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亦称为和璧。
小提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大雅思文王。
出自: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
-
【梁州第七】我虽是见宰相似文王施礼,一头地离明妃,早宋玉悲秋。
出自: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出自:宋之问的《送赵司马赴蜀州》
-
殿上未归和氏璧,橐中谁赐陆生金?
出自:张煌言的《送黎大行,濒行以途穷为恨,赋诗见示;仍用前韵答之》
-
东海北海海之滨,文王不作归谁亲。
出自:屈大均的《奉答张观察枉顾沙亭村舍之作用韵》
-
岂须和氏璧,自有蓝田玉。
出自:晁公溯的《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
细玩文王卦,如何法地方。
出自:方回的《后天易吟三十首(其十六)》
-
穆穆文王圣,诗称敬止功。
出自:孙承恩的《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十七)周文王》
-
视民廑如伤,文王实我师。
出自:弘历的《热》
-
试向屈原骚里寻,又对文王琴中讨。
出自:徐威的《兰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