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猛士守四方,不如王佐之才登庙堂,所以汉道不克承三王。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ān dé měng shì shǒu sì fāng , bù rú wáng zuǒ zhī cái dēng miào táng , suǒ yǐ hàn dào bù kè chéng sān wáng 。
小提示:"安得猛士守四方,不如王佐之才登庙堂,所以汉道不克承三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安得: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2.岂可。如:“安得无礼”、“安得如此”。3.哪里能够得到。
所以:汉语词语,意思是因此、因而。
庙堂:1.庙宇。2.朝廷。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猛士:(名)有胆识有力气的人。
四方:1.东、南、西、北,泛指各处:~响应。奔走~。2.属性词。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木头匣子。四四方方的大脸。
不克:不克bùkè不可能;未能攻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王姓三名人之合称。汉之王奉光﹑王商﹑王凤。《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颜师古注:'三王,谓邛成侯及商﹑凤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汉之王尊﹑王章﹑王骏。《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晋潘岳《西征赋》:'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书.王珣传》:'﹝王方翼﹞子珣,字伯玉,与兄玙﹑弟瑨以文学称,时号'三王'。'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钱谦益《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采风词翰继三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
小提示:"安得猛士守四方,不如王佐之才登庙堂,所以汉道不克承三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四方多难频忧国,百事难为且读书。
出自:张洵的《岁暮遣怀》
-
瓶盂劝子适四方,莫学匏瓜甘堕窳。
出自:释道潜的《赠潜照月师》
-
近来稍知厌世缠,筋力大不如从前。
出自:查慎行的《五老峰观海绵歌》
-
昔看明月不如郎,同照菱花伴晓妆。
出自:王逢年的《夜行郎二首拟古乐府寄所思(其二)》
-
花落花开能几日,终不如孟郊韩愈为云龙,上下东西不相失。
出自:郭钰的《和李子晦》
-
不除恶草根,芝兰安得茂。
出自:湛若水的《禺山除草吟示同志》
-
安得惊心语,疑真幸未真。
出自:邵宝的《哭李徵伯三首(其一)》
-
灵芸美盼灯犹却,飞燕容光昼不如。
出自:陈曾寿的《园中遍植秋芳有花俗名夜来香者尤多入夜万花齐放幽芬袭人亦塞外之一奇也戏作一诗纪之》
-
近日称诗遍城市,风流终愧不如君。
出自:区大相的《访黄公绍隐居》
-
尽道人老不如旧,谁信旧人老亦好。
出自:李贽的《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