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fù bù fù zé wú dào , zi bù zi zé bù xiào 。
小提示:"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要写《春秋》呢?”太史公说:“我曾听董生说过:‘周朝的政治衰落破败之时,孔子出任鲁国的司寇,诸侯害他,大夫们排挤他。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以此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贬抑天子,斥退诸侯,声讨大夫,以阐明王道。’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春秋》,从上而言,阐明了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政治原则;从下而言,辨明了为人处事的纲纪,分清了疑惑难明的事物,判明了是非的界限,使犹豫不决的人拿定了主意,褒善贬恶,崇敬贤能,排抑不肖,保存已经灭亡了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政治上的弊端,兴起已经荒废的事业,这些都是王道的重要内容。《易经》显示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相互关系,所以长于变化;《仪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长于行动;《尚书》记载了上古先王的事迹,所以长于从政;《诗经》记载了山川、溪谷、禽兽、草木、雌雄、男女,所以长于教化;《乐记》是音乐所以成立的根据,所以长于调和性情;《春秋》明辨是非,所以长于治理百姓。因此,《仪礼》是用来节制人的行为的,《乐记》是用来激发和穆的感情的,《尚书》是用来指导政事的,《诗经》是用来表达内心的情意的,《易经》是用来说明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阐明正义的。把一个混乱的社会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没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春秋》全书有数万字,其中的要点也有数千。万物万事的分离与聚合,都记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杀君的有三十六起,亡国的有五十二个,诸侯四处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国家政权的不计其数。观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啊!所以《周易》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说,‘臣杀君,子杀父,不是一朝一夕才这样的,而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一国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当面有人进谗他看不见,背后有窃国之贼他也不知道。身为国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出乎意料的事变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对付。作为一国之君和一家之长却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蒙受罪魁祸首的恶名。作为大臣和儿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会因为阴谋篡位和杀害君父而被诛杀,得一个死罪的名声。其实,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受了毫无根据的批评而不敢反驳。因为不通礼义的宗旨,以至于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做国君的不像国君,大臣们就会犯上作乱;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就是没有伦理道德;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就是不孝敬父母。这四种行为,是天下最大的过错。把这四种最大的过错加在这些人身上,他们也只能接受而不敢推托。所以《春秋》这部书,是关于礼义的主要经典著作。礼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恶于已然;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词语释义
无道:无道wúdào暴虐,没有德政伐无道。——《史记·陈涉世家》
不孝:1.对父母不尽子女应尽之道。2.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
小提示:"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尚书,昌邑王无道,咱两个别文武百官。
出自:杨梓的《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
-
打你个软的欺硬的怕鑞枪头,你是个无道理无仁义酒魔头。
出自:《杂剧·鲁智深喜赏黄花峪》
-
古语有云:有道伐无道,
出自:《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
且牛非人类,无道相通,
出自: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
花忆所为犹自笑,草知无道更应荒。
出自:徐振的《雷塘》
-
空有人情无道用,人情能得几多时?
出自:居遁的《偈颂并序(其五十)》
-
数问蓬莱无道路,翻令老稚讶神仙。
出自:杨巍的《诞日寓普明寺谒毗卢佛》
-
怀人难命驾,无道但乘桴。
出自:毛奇龄的《行次左蠡放船出南康已来舟中寄蔡五十一仲光姜十七廷梧张五杉并呈施湖西赵司马骆崇仁何奉新诸公》
-
无道固耻谷,有道亦耻贫。
出自:何梦桂的《和夹谷书隐先生寄题蛟峰石峡书院三十韵》
-
子细思量无道理,里头毕竟有人牵。
出自:释从瑾的《颂古三十八首(其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