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zuì xiān wèi chāng lí hán yù suǒ zhī 。
小提示:"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词语释义
韩愈:1.(768—824)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2.(768~824)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举进士。历官观察推官、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一生宣扬儒家纲常名教的道统。散文和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为文反对骈偶,提倡散体。代表作有《原道》、《原毁》、《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散文都以他为典范。韩愈的诗歌成就虽不如文,但也自成一家。特点在以散文章法、句式写诗,为后来宋诗开了先路。著有《昌黎先生集》。3.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4.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所知:所知suǒzhī∶已掌握的知识所知不多∶指相识的人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昌黎:唐韩愈世居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人;宋熙宁七年诏封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昌黎先生。借指韩姓。
小提示:"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出自:吕温的《题阳人城》
-
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出自:王国维的《祝英台近(中秋)》
-
旧日屠苏饮最先,而今追想尚依然。
出自:高士谈的《庚戌元日》
-
曾随骠骑过祁连,论赏平蕃功最先。
出自:王称的《送陈将军还镇三河》
-
正月新献岁,最先理农器。
出自:赵孟頫的《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织(其十三)正月》
-
垂蒂最先迎戏蝶,落红应不到啼鹃。
出自:张羽(凤举)的《玉冈宅同刘松石道长赋海棠用唐人锦瑟诗韵二首(其一)》
-
不堪鶗鴂最先鸣,冒雨开残暑未清。
出自:释今严的《百合诗(其四)》
-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煖如酒。
出自:杨维桢的《题杨妃春睡图》
-
拂袖归来我最先,相期耕钓在馀年。
出自:戴奎的《临安道中别弟文美(其一)》
-
玉仙鸿福最先春,今日枝头历虏尘。
出自:晁说之的《感事(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