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代的《狱中杂记》
拼音和注音
yú tóng dǎi yǐ mù xùn zhě sān rén : yī rén yǔ sān shí jīn , gǔ wēi shāng , bìng jiān yuè ;
小提示:"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凡判死刑的,一经判决执行,行刑的人便先等在门外,派同党进去索讨财物,叫做“斯罗”。对有钱的犯人,要找他的亲属讲条件;对没钱的犯人,便当面直接讲条件。如果判的是剐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话,四肢解完,心还没死。”如果判的是绞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第一绞便包断气;不然的话,绞你三次以后还须加用别的刑具,才死得了。”只有判的是杀头,才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但是仍旧可以扣留脑袋不给死者家属,达成敲诈目的。因此,有钱的自然甘心贿赂几十百两银子,没钱的也会卖尽衣服杂物报效;只有穷得绝对拿不出钱的,才真照他们所说的执行。担任捆绑的也一样,如果不满足他们开的条件,五花大绑时便先给你来个骨断筋折。每年秋决的时候,虽然皇帝朱笔勾掉的只十分三四,留下的有十分六七,但全体囚犯都须捆绑着到西市,等待命令。其中被捆绑受伤的,即便幸而留下,也必须病几个月才能好,甚或成为一辈子也治不好的暗伤。我曾问过一个老差役说:“大家对受刑受绑的既没什么深仇大恨,目的只不过希望弄点钱而已;犯人果真拿不出钱,最后又何妨放人一马,不也算积德吗?”老差役说:“这是因为要立下规矩以警告旁的犯人,并警告后来的犯人的缘故。如果不这样,便人人都心存侥幸了。”担任上刑具和拷打的也一样。和我同时被捕受审时挨过夹棍的有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的代价,只骨头受点轻伤,结果病了个把月;另一个人给了双倍代价,只伤了皮肤,二十天便好了;再一个人给了六倍代价,当天晚上便能和平常一样的走路。有人问这差役说:“犯人有的阔有的穷,既然大家都拿了钱,又何必更拿多少做分别?”差役说:“没有分别,谁愿意多出钱?”由这故事,印证孟子“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的话,真是一点也不错!
相关分类
全诗
相关名句
-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
出自:杜甫的《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
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出自:卢纶的《送抚州周使君(即侍中之婿)》
-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
出自:韩愈的《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出自:孟郊的《听琴》
-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
出自:元稹的《酬别致用》
-
奉试词场三十年,柳度夜夜魁星躔。
出自:赵汝回的《送卢五方春分教端州》
-
纷纷鸡毛抱筒卖,恰费书佣三十钱。
出自:岳珂的《唐世有刺郡江表者时宰嘱以新淦出笔令制以寄刺史始至召佳手一老父应命百日而得二管驰贡相府一见已讶其迟且鲜试之乃绝不堪大怒曰数千里乃寄两管恶笔来刺史闻之惧欲寘老父于罪老父诉曰使君毋草草我所制乃欧褚所用丐先示》
-
平淮一梦三十里,有日无风神所借。
出自:陈师道的《出清口》
-
安居三十年,古衲磨山茧。
出自:苏轼的《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二首(其二)》
-
霜侵绿鬓张居士,空坐书帏三十年。
出自:张镃的《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