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gù nǎi hái zi tí yǒu shí , sān gōng 、 sān shǎo gù míng xiào rén lǐ yì yǐ dào xí zhī ,
小提示:"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夏朝的天子传了十几代,然后由殷商继承。殷商的天子传了二十几代,然后由周继承。周朝的天子传了三十几代,然后由秦继承。秦王朝的天子只传了两代就被推翻了。人的秉性相差并不很大,为什么三代的君主以德治世维持了长期的统治,而秦王朝的君主特别残暴无道呢?这个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诞生时,就举行礼仪,让官员背着,主管该事的官员衣冠整齐庄重肃穆地到南郊相见,这是见天。沿途经过宫门一定下车,经过宗庙一定恭敬地小步快走,这是行孝子之道。所以,太子从婴儿的时候起,就接受了道德礼义。过去成王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有召公做他的太保,周公做他的太傅,太公做他的太师。保的职责是保护太子身体安全,傅的职责是辅导太子德义,师的职责是教育训练太子智慧,这是三公的职责。同时还为太子设置三少,都是上大夫,称为少保、少傅、少师,他们的职责是与太子一同生活,为太子做出榜样。所以太子在幼年时期便获得了并于仁义道德的知识。三公、三少固然明白用孝、仁、礼、义辅导训练太子,赶走邪恶小人,不让太子见到罪恶的行为。天子审慎地选取天下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拱卫、辅佐太子,使他们与太子朝夕相处。所以,太子从诞生之时开始,所见到的都是正经的事,所听到的都是正派的语言,所实行的都是正确的原则,左右前后都是正直的人。一直与正直的人相处,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经常与不正直的人相处,就会变成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说楚国话一样。所以选择太子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先为他传授学业,然后才给他吃;选择太子高兴玩的东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练习任务,然后才让他玩。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赋秉性一样,经常学习而掌握的,就像天生本能一样。”等到太子年龄稍大,懂得妃匹女色的时候,便送他到学馆学习。学馆,就是朝廷贵族子弟就读的馆舍。《学礼》上说:“帝入东学,学习尊重父母,崇尚仁爱,于是有了亲疏次序,把恩德推及到平民百姓;帝入南学,学习尊重老人,崇尚诚实,于是有了长幼差别,百姓也不相欺;帝入西学,学习尊重贤人,崇尚恩德,于是由圣贤和有智慧的人出任官职,功业不被遗弃;帝入北学,学习尊重显贵,崇尚爵位,于是有了贵人和贱人的等级差别,下级不敢越权犯上;帝入太学,跟着老师学习道德原则,学习之后就到太傅那里接受考试,太傅处罚他的锗误,匡正他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品德和智慧都得以增长,治国的道理也就获得了。这五学既然已经被帝王掌握,那么黎民百姓就可以通过教化和睦相处了。”等到太子成年举行了冠礼,免除了太保太傅的严格管束,便又有负责记过的史官,有负责进食的宰夫,负责进善言的人站在旌旗下面提醒,负责劝谏戒恶的人把他的恶行记录在木板上,那些敢谏的人还可以击鼓警戒。盲人史官背诵古诗相劝,乐工弹奏规劝的曲调,大夫进献计谋,士人传达人民的言论。习惯与智慧一同增长,所以行为切合规范,没有羞愧的事情;教化与心思一同成熟,所以所作所为都符合道德,像是天生养成的本性一样。夏、商、周三代时期的礼仪规定:春天早晨要迎接日出,秋天日落的时候要迎接夕月,这是用来弘扬敬道的办法;春季和秋季人学时,教室里坐着国家元老,帝王要拿着醯,亲自馈赠给他们,这是用来弘扬孝道的办法;出门远行则在车马上配上铃铛,慢行则符台《采齐》的音律,快走则符合《肆夏》的音节,这是用来掌握节度的办法;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活着便不杀它吃,听到过它的叫声便不吃它的肉,因此远离厨房,这是长施恩惠,并且弘扬仁德的办法。
词语释义
三公: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礼义:1.礼法道义。2.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1.儿童:小~。男~。2.子女:她有两个~。
小提示:"故乃孩子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入朝见天子,可以揖三公。
出自:项安世的《赠庄贤良招隐楼三首》
-
【柳叶儿】今日都撇在九霄云外,不能够位三公门转干阶。
出自:孔文卿的《杂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
-
昨日在十年窗下,今日在三公位排,读书人真实高哉。
出自:张可久的《【双调】水仙子_翰林风月进》
-
天何言哉乐无穷,广成彭祖为三公。
出自:鲍防的《元日早朝行》
-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出自:韩愈的《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柳惠岂嫌居下位,朱云直去指三公。
出自:徐夤的《古往今来》
-
锦衣槐里,重继三公。
出自:李邴的《玉蝴蝶》
-
万人冢上蛋子眠,三公亭下鲛人泣。
出自:陈孚的《邕州》
-
坐腰青紫,俯拾三公。
出自:费昶的《赠徐郎诗》
-
蹭蹬翻成折臂翁,世间肯要三公否。
出自:刘敞的《寄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