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

出处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拼音和注音

cì zhī , yòu bù néng shí yí bǔ quē ,

小提示:"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拾遗: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2.补充别人著作中的缺漏:《本草纲目~》。3.唐代谏官名。

不能:1.不可能;不能够。2.〈方〉不允许,不可以、不应该、没有能力。3.〈方〉不至于。

补阙: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2.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3.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次之:次之cìzhī列或占第二位该省矿藏,以锡最多,铜次之

小提示:"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