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yú nǎi cuàn shēn huāng gǔ , gōng sī tú tàn 。
小提示:"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暂且用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
词语释义
公私:(名)公家和私人:~分明|~兼顾。
涂炭:(名)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生灵~。②(动)使人民处于极困苦的境地:~百姓|~生灵。
小提示:"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则怕船到江心补漏难,见百姓遭涂炭。
出自:杨梓的《杂剧·承明殿霍光鬼谏》
-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出自:杜甫的《逃难》
-
雨我公田及我私,免得残年坐涂炭。
出自:王冕的《喜雨歌赠姚炼师》
-
拯我涂炭,惠隆丘阜。
出自:无名氏的《三郡民为应詹歌》
-
南望端门泪雨流,衣冠涂炭可胜羞。
出自:张家玉的《读文文山先生集不觉饮泣集先生句成六绝(其一)》
-
生灵悲涂炭,义士气激昂。
出自:许传霈的《十月二十日夜见城南火,翌晨即事》
-
愿扬仁风,慰彼涂炭。
出自:岳珂的《徽宗皇帝诗联扇面御书赞》
-
边臣戕贼,居民涂炭。
出自:邢凯的《上丞相平淮颂》
-
涂炭我生灵,聚落炊烟灭。
出自:王迈的《郑昂叔和余问盗诗末及山东事弟侄辈又问山东本末再用前韵答之》
-
生灵半涂炭,社稷竟倾覆。
出自:俞德邻的《京口遣怀呈张彦明刘伯宣郎中并诸友一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