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

出处

出自明代袁宏道的《徐文长传

拼音和注音

yú shǎo shí guò lǐ sì zhōng , jiàn běi zá jù yǒu 《 sì shēng yuán 》,

小提示:"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我年轻时经过家乡的店铺,看见有北杂剧《四声猿》。意趣和气概豪放旷达,与近年来书生所编写的传奇大不相同,署名为“天池生”,怀疑它是元代人的作品。后来到越地去,看见人家单张的书幅上有署款“田水月”的,笔法刚劲有力,一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透露于字画中,仿佛可见。心中十分惊讶,却不知道田水月是谁。

词语释义

杂剧:一种戏曲。原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戏,至元代则指以北曲为主干的戏剧。

四声:1.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叫做四声。2.中国的普通话的字调有阴平(读高平调,符号是“ˉ”)、阳平(读高升调,符号是“ˊ”)、上声(读先降后升的曲折调,符号是“˘”)、去声(读降调,符号是“ˋ”)四类,也叫四声(轻声在外)。3.泛指字调。

少时:1.不大一会儿;不多时。2.年轻时。

小提示:"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