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忽有一二子,世人往往传先声。

出处

出自明宗臣的《湖上遇子与舟中夜酌放歌

拼音和注音

xī nán hū yǒu yī èr zi , shì rén wǎng wǎng chuán xiān shēng 。

小提示:"西南忽有一二子,世人往往传先声。"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西南:西南xīnán∶西南方其西南诸峰。——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向西向南潭西南而望。——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往往:(副)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近]经常。[反]偶尔。

世人:世上的人;普通人。

一二:一两个;少数:~知己。略知~(自谦所知不多)。2.一点点,一些。

先声:先声xiānshēng指发生于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类似的有相同性质的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小提示:"西南忽有一二子,世人往往传先声。"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宗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