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如供奉清平调,翻入南中子夜歌。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皇甫汸的《安宁乃杨太史客居处乐人多按其词被之管弦》
拼音和注音
zhēng rú gòng fèng qīng píng diào , fān rù nán zhōng zǐ yè gē 。
小提示:"争如供奉清平调,翻入南中子夜歌。"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子夜:(名)半夜。
清平:1.太平。2.清和平允。3.廉洁公正。4.平静。
南中:指川南和云贵一带。指岭南地区。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清平调:唐乐府大曲的曲名,为俗乐曲调。曲词以李白所填者最闻名。。相传李白供翰林时,玄 宗月夜赏木芍,命进新词助兴。李白醉书七绝体三章,每章二十八字,平仄不拘。
平调:平调(汉语拼音为píng diào,英语为pingdiao opera),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河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平调”也称为“武安平调”、“平调剧”。武安平调是古都邯郸土生土长的本土戏曲,流行于冀晋豫鲁交界的冀南(邯郸、邢台及周边各县,北至石家庄)、晋东南(长治、左权及周边各县)、豫北(安阳)、鲁西北(聊城)一带,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平调的产生,据传始于明末清初,发源于冀南武安一带,由武安艺人可能是以豫北淮调为基调,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演变而来。平调的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徴”调式,俗称“平调梆子”。主要演奏:文场、武场。文场:二弦、二胡、笙、琵琶、月琴、梆子、唢呐等;武场:除一般普通打击乐外,还有具有平调特色的大锣、大铙、大镲、战鼓,称“四大扇”。
供奉:(动)敬奉;供养:~神佛|~父母。
中子:1.排行居中的儿子2.一种基本粒子。
小提示:"争如供奉清平调,翻入南中子夜歌。"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前溪妙舞今应尽,子夜新歌遂不传。
出自:宋之问的《伤曹娘二首》
-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出自:李商隐的《离思》
-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
出自:黄庭坚的《南歌子》
-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
出自:黄景仁的《秋夜》
-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
出自:庾信的《乌夜啼》
-
画船红烛金尊酒,子夜歌阑。
出自:吴子孝的《采桑子》
-
留欢歌子夜,行乐赋阳春。
出自:顾璘的《杂言送延平朱使君十三首(其七)》
-
长吟子夜劳相忆,拟和阳春愧不成。
出自:刘崧的《奉和廖子谦先生江南舟中酒渴思茶见贻有作》
-
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出自:卢亘的《题金显宗墨竹》
-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出自:李白的《舞曲歌辞.白纻辞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