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何足争,虚名千载后。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李彭的《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九)》
拼音和注音
kǒu shé hé zú zhēng , xū míng qiān zài hòu 。
小提示:"口舌何足争,虚名千载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载:比喻年代久远。
虚名:(名)不符合实际的名誉。
口舌:(名)①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是非。②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白费了半天~。
小提示:"口舌何足争,虚名千载后。"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长沙千载后,春草独萋萋。
出自:刘长卿的《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出自:李白的《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
-
琴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出自:高适的《宓公琴台诗三首》
-
还知沐天眷,千载更葱茏。
出自:常沂的《禁中春松》
-
算池塘、又惊神助,抵微云、千载唱秦邮。
出自:李宣龚的《八声甘州.为吴湖帆题其亡室静淑夫人绿遍池塘草词意图》
-
恨生千载下,古本失流转。
出自:刘韵的《书福山王婉佺夫人列女传注后》
-
忽化为寺又千载,法当枯瘦消臃肿。
出自:朱筠的《虎丘寺》
-
险步莫经龙伯国,虚名已付蚁王台。
出自:守仁的《次韵答戴雪樵》
-
聪来明往皆民行,至德要道岂虚名。
出自:黎景义的《夜读孝经歌》
-
畏人常屏迹,通籍竟虚名。
出自:符锡的《呈陶明府(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