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迎春、椒花度岁,匆匆除夕。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bào zhú yíng chūn 、 jiāo huā dù suì , cōng cōng chú xī 。
小提示:"爆竹迎春、椒花度岁,匆匆除夕。"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爆竹:也叫炮仗、爆仗。用纸紧裹火药,两头堵死,通过点着引火线引起燃烧爆炸发声的东西。常用于除旧迎新等欢庆场合,但由于燃放时会产生污染或引起火灾、伤人,现在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
迎春: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迎接春季到来。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迎候春天。迎新年。花名。即迎春花。花名。辛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除夕:(名)农历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晚上,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匆匆:(形)急急忙忙的样子:~告辞|行色~。[近]匆忙。[反]徐徐。
小提示:"爆竹迎春、椒花度岁,匆匆除夕。"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
殊方爆竹催佳节,良宵恰当三五。
出自:谈印梅的《齐天乐》
-
梅花腊后与春前,爆竹声中更恍然。
出自:韩淲的《次韵次公》
-
今日江城闻爆竹,莫嫌杯酒不沾唇。
出自:赵蕃的《丁卯除夕寓泸南独坐舟中有感去岁此夕》
-
爆竹声已销,邻舍亦罢博。
出自:郑珍的《度岁澧州寄山中四首(其四)》
-
爆竹千门催腊去,明灯万盏映江流。
出自:张鹏翮的《元日在重庆》
-
爆竹声低烟雾浓,暂借香风解沾汗。
出自:杜浚的《初闻镫船鼓吹歌》
-
儿时忆,爆竹换年光。
出自:许禧身的《忆江南》
-
清宵閒点笔,爆竹听村村。
出自:弘历的《涿州行宫晚景》
-
书扉无健笔,爆竹有寒灰。
出自:范成大的《癸卯除夜聊复尔斋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