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宋杨万里的《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
拼音和注音
guò gù dōng jīng dào běi jīng , lèi dī hé shǔ kū bù shēng 。
小提示:"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京:1.西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故称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2.古都名,开封市。3.代指东汉。
北京:1.指建康。即今南京市。南朝宋都建康,位在当时疆土之北,因谓之北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注:“言庾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莅南服也。”2.指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京口是南朝宋的发祥地,文帝又生于其地,因称之为北京。《宋书·文帝纪》:“朕违北京,二十餘载,虽云密邇,瞻途莫从。”3.指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北魏于太和十九年自平城南迁都洛阳,因称旧都平城为北京。《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郑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魏书·袁翻传》:“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缮俢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革,何必仍旧。”4.指太原府。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唐和五代的唐、晋、汉都发祥于此,因谓之北京。唐钱起《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将略过南仲,天心寄北京。”《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天福十二年夏﹞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5.指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因宋真宗曾经驻跸于此。《宋史·仁宗纪三》:“﹝庆历二年五月﹞戊午,建大名府为北京。”6.金天眷元年改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见《金史·熙宗纪》。7.金贞元元年迁新都于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市),以旧都中京大定府在新都之北,改称北京。故址即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见《金史·海陵纪》。8.明初指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市。《明史·太祖纪一》:“﹝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9.明永乐元年,成祖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即今北京市。永乐十九年,自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顺天,改北京为京师。洪熙元年,拟还都应天,复改京师为北京。正统六年,定北京为国都,又改称京师。历清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习惯上自明永乐以后都称北京。参见“北京市”。10.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小提示:"过故东京到北京,泪滴禾黍枯不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出自:牛希济的《谒金门·秋已暮》
-
连那汉萧何泪滴在罗袍上,你正是死了也空念想。
出自:《杂剧·随何赚风魔蒯通》
-
翠黛颦,珠泪滴,衫袖湿。
出自:曾瑞的《【南吕】四块玉_述怀冠世才》
-
万里行人欲渡溪,千行珠泪滴为泥。
出自:顾况的《代佳人赠别》
-
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
出自:杜牧的《奉陵宫人》
-
愁见玉琴弹别鹤,又将清泪滴真珠。
出自:织绡女的《与萧旷冥会诗(织绡女诗)》
-
去时情泪滴红冰。
出自:方千里的《醉桃源》
-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出自:韦庄的《木兰花》
-
泪滴红笺书待发。
出自:汪东的《忆江南(其二)》
-
星郎日有流落恨,回向玳筵双泪滴。
出自:陈舜俞的《双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