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出处

出自宋魏了翁的《中秋有赋

拼音和注音

liù shí sì xiàng bù yán yuè , sān bǎi wǔ piān jī yuè chū 。

小提示:"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四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体现于卦象则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易卦四象:实象、假象、义象、用象。日、月、星、辰。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不言:不说。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料。

百五: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小提示:"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