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荆山好,余曾负笈游。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戴梓的《送王司马台铉之任荆州(其一)》
拼音和注音
cǐ qù jīng shān hǎo , yú céng fù jí yóu 。
小提示:"此去荆山好,余曾负笈游。"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负笈:1.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马非百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2.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固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唐白居易《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孙中山《中国之革命》:“满清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欧、美、日本者日众。”
荆山: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2.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3.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4.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小提示:"此去荆山好,余曾负笈游。"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荆山玉,合浦珠,压倒群儒。
出自:贾仲明的《【双调】凌波仙 吊关汉卿》
-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
出自:元稹的《杂曲歌辞。出门行》
-
方础荆山采,修掾郢匠铇。
出自:元稹的《江边四十韵(此后并江陵时作)》
-
荆山有美玉,含华尚炳烂。
出自:贯休的《上卢少卿觅千文》
-
符成江南曲,本目荆山璆。
出自:许懋和的《四望楼秋眺诗》
-
何以赠美人,荆山一片玉。
出自:周馨桂的《古意》
-
白云萦蔼荆山阿。
出自:吴迈远的《楚朝曲》
-
青田荆山璞,宏闻皎旻苍。
出自:张宇初的《登陆文安公象山祠堂故址》
-
全荆门户仗荆门,荆水荆山向北奔。
出自:朱世重的《荆门州》
-
南来北去祇纷纷,又过荆山一月春。
出自:张孝祥的《舟中(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