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夷门争伫想,特来补足少年游。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金锷的《将抵豫境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qiān gǔ yí mén zhēng zhù xiǎng , tè lái bǔ zú shào nián yóu 。
小提示:"千古夷门争伫想,特来补足少年游。"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千古:(名)悠久的年代:~流传。②(动)婉辞。哀悼死者留名永久(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夷门:夷门yímén[easterngateofdaliang,thecapitalcityofweiinwarringstatesperiod]战囯时魏囯都城大梁的东门
特来:特地前来。犹特别。
补足:(动)补充使足数:~差额。
小提示:"千古夷门争伫想,特来补足少年游。"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出自:陈著的《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其一)》
-
少年赤手弄霜雪,想见倚门迟岁馈。
出自:李石的《送范颖胄》
-
历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出自:方干的《献王大夫二首(其二)》
-
湖楼吟好句,千古属坡仙。
出自:贵成的《湖楼望雨》
-
常将治乱悲千古,不负科名有几人。
出自:汪为霖的《寒夜舟中寄稚存(其二)》
-
郎当舞袖少年场,线索机关似郭郎。
出自:范中的《赠韶山退堂聪和尚》
-
节庵少年负奇气,抱冰不冷火不温。
出自:缪荃孙的《焦山四首(其三)》
-
多难晦冥日,少年离别颜。
出自:陈恭尹的《送马仲融之粤西》
-
欲传千古迹,佐世本无为。
出自:梅尧臣的《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其一)》
-
为君题作毛巅岭,留取毛巅千古名。
出自:竺大本的《题毛巅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