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出处

出自明李攀龙的《懊侬歌(其三)

拼音和注音

dàn xī sān qiān lǐ , bù fù zuò yán sè 。

小提示:"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千:《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2.泛言数目之多。3.指三千大千世界。

不复:不复,汉语词汇。拼音:bù fù 释义:1.不往来。2.不回答。3、恢复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颜色:(名)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红~|~鲜艳。②指显示出来让人知道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瞧瞧!③姿色(多见于旧戏曲、小说):这女子有几分~。

旦夕:(书)(名)早晨和晚上。比喻短时间内:~相处|危在~。

小提示:"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相关名句

主题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