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波浪翻三峡,旗尾龙蛇动八风。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元末明初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感兴见寄》
拼音和注音
bǐ duān bō làng fān sān xiá , qí wěi lóng shé dòng bā fēng 。
小提示:"笔端波浪翻三峡,旗尾龙蛇动八风。"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峡:长江三峡的简称。
波浪:(名)江、河、湖、海等水面受外力作用后,呈现出起伏不平的现象,有比喻用法:台风来临,大海上~滔天|金色的~。
龙蛇:龙蛇lóngshé比喻非常的人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笔端:(书)(名)笔尖,指由笔端所流露出的诗文绘画的境界或运笔情况:倾注于~|~妙趣横生。
八风: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襄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八音”。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唐王维《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宋范成大《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小提示:"笔端波浪翻三峡,旗尾龙蛇动八风。"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传闻三峡下,白雪捲青天。
出自:王世贞的《夏日抱痾十二绝句(其二)》
-
月公别我浮三峡,欲往南中求大法。
出自:王灼的《送祖月上人》
-
三峡桥边风雨样,先将此谶入诗来。
出自:周紫芝的《夜闻骤雨枕上二首(其二)》
-
故应三峡外,渔艇老烟波。
出自:王灼的《答伯秋(其一)》
-
奔雷转三峡,可漱不可浑。
出自:程俱的《春日与会要同舍会饮西园》
-
笔端非外铄,胸次有天游。
出自:曾丰的《复用前韵呈黄教授(其二)》
-
为与苍官论久要,笔端应借远烟香。
出自:胡寅的《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其四)》
-
雪髯隐约黑晕中,沙肋微茫笔端足。
出自:王阮的《题四羊图一首》
-
梦里云龙辞海子,笔端风月傍鄱湖。
出自:林光的《赠别秦用中司训之安仁》
-
笔端备六体,纸上春蛇逸。
出自:张侃的《示韦中实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