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接迹冠惠文,四海直声闻补阙。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sān xián jiē jì guān huì wén , sì hǎi zhí shēng wén bǔ quē 。
小提示:"三贤接迹冠惠文,四海直声闻补阙。"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三贤: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个贤人。
补阙:1.匡补君王的缺失。《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闕,礼之大者也。”杜预注:“闕,犹过也。”《后汉书·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明史·孙磐传》:“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闕拾遗。”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一:“且使外廷共见共闻,则怀忠抱义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以补闕拾遗,随时论捄。”2.官名。唐武后垂拱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北宋时改为司谏。南宋及元明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新唐书·仪卫志》:“左补闕一人在左,右补闕一人在右。”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监察为合口椒,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3.引申为弥补缺漏。吴格《<诗三家义集疏>点校说明》:“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提供迄今最完备之三家《诗》读本。”
小提示:"三贤接迹冠惠文,四海直声闻补阙。"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四海仰明圣,天运转璿玑。
出自:湛若水的《送李上舍归宜兴》
-
梯航四海通,归钓槎头鳊。
出自:袁华的《柳塘轩听雨与谢子兰同赋》
-
四海兵疲悲战燧,千家鬼馁啸阴磷。
出自:金俊明的《清明日同逖儿作》
-
典礼成,四海谧。
出自:皇甫汸的《乐府十二首(其二)釐庙制》
-
汉家四海承平久,何必区区论贾生。
出自:王冕的《会友》
-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出自:熊鉌的《赠朱仁甫》
-
归来四海一家日,锦茵却覆黄金鞍。
出自:释宝昙的《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
四海习凿齿,几年读书萤。
出自:曾几的《还守台州次陆务观赠行韵》
-
孙氏有吴国,四海未息戈。
出自:梅尧臣的《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
祇今图画遍四海,楼台树木空苍然。
出自:赵蕃的《泊舟桃花台入妙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