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笔走吴越,舆论资调和。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清末近现代初郑国藩的《李生归自建业复橐笔应暹罗日报社聘为诗送之》
拼音和注音
tuó bǐ zǒu wú yuè , yú lùn zī tiáo hé 。
小提示:"橐笔走吴越,舆论资调和。"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吴越: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调和:(动)使双方消除纠纷重归和好:只要有~的余地就要替他们~。[近]协调|调停|调解。②(形)协调;配合得恰当:色彩~。③(动)妥协、让步(多用于否定):斗争是不可~的。
舆论:(名)公众的言论。
小提示:"橐笔走吴越,舆论资调和。"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
第四折某吴越王钱俶是也。
出自:罗贯中的《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
杀的他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番为做太湖鬼。
出自:关汉卿的《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出自:钱镠的《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
骥足駸駸吴越关,屏星复与紫书还。
出自:钱起的《送符别驾还郡(一作还钱塘)》
-
吴越思君意易伤,别君添我鬓边霜。
出自:方干的《别孙蜀》
-
与谁经济,河山应笑吴越。
出自:韩淲的《百字令(寿南枝)》
-
梦里松楸隔吴越,眼前行李到幽燕。
出自:唐之淳的《清明日》
-
英雄割据青山在,吴越兴亡白鸟横。
出自:彭孙贻的《咏怀武原古迹二十六首(其一)马嘷城》
-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出自:李白的《赠薛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