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先秦的《齐宣王见颜斶 / 颜斶说齐王》
拼音和注音
chù wén gǔ dà yǔ zhī shí , zhū hóu wàn guó 。
小提示:"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古之大禹时代,诸侯有万国。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套重教化、治国、爱民的办法,并且重视士人,善于发挥他们的才能。所以舜帝出身于农民,发迹于穷乡僻壤,终成为天子。到了商汤时代,诸侯也有三千。可是到了现在,称孤道寡的只不过二十四家。由此看来,这难道不是由于‘得士’和‘失士’的政策造成的吗?如果诸侯渐渐地被杀戮、被消灭,到那时,就是想要做个里巷的看门人,又怎么可能呢?所以,《易经》上不是这样说吗:‘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岐途;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所以没有实际效用,却只喜欢空名的,国土将日益削减,国力将日益衰弱;没有好的德行,却希望幸福的,必然处境困窘;没有建立功勋,却只图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侮辱。这一切必然招致严重的祸害。所以说‘好人喜功者,必定不能建立功业;空言而无行者,终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都是爱虚名、好浮夸,无治国爱民实效者的必然下场。所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所以国君不应该以经常向人请教为耻辱,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而感到渐愧。因此,言行符合社会的规律,德才兼备,而能传扬功名于后世的,象尧、舜、禹、汤、周文王他们就是这样。所以说:‘真正得道、体道,掌握了规律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那些在上能窥见事物的本源,在下能通晓事物的流变,了解事物很透彻的最圣明的人,怎么会遭到削弱、困窘、受辱等灾祸呢?《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这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词语释义
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
万国:天下;各国。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
诸侯:(名)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小提示:"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想五帝之时,尧帝怎生存心于天下,加志于治民也。
出自:郑光祖的《杂剧·立成汤伊尹耕莘》
-
君不见玉帛万国先王朝,会弁如星丽九霄。
出自:王逢的《危脑帽歌读五代前蜀史有感而作》
-
百年万国奉王正,相业台纲属老成。
出自:刘基的《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
-
万国衣冠同拜舞,春满九重宫殿。
出自:刘敏中的《念奴娇.圣节进酒词》
-
行同伦、书同文、车同轨,创万国交通主义,
出自:章华的《挽张百熙联》
-
四方贡赋入天府,万国舆图归至尊。
出自:郑岳的《过南旺》
-
万国山呼依北极,两阶干舞肃南蛮。
出自:唐伯元的《乙未春正月二十三日早恭遇上御皇极门觐天下来朝诸侯时有岛夷乞封阙下二首(其一)》
-
九天瞻佛日,万国在春台。
出自:彭汝砺的《昨日陪深之学士饭净因登罗汉阁期致远不至忆山阴弟各赋一首遂寄二君》
-
惟皇朝万国,声教被八埏。
出自:陆深的《登翠华岩上洞》
-
此日五云扶帝座,同时万国祝尧天。
出自:湛若水的《元日次韵潘黄门奉怀朝会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