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玄门道法尊,直将生死勘前因。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元代的《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拼音和注音
tài shàng xuán mén dào fǎ zūn , zhí jiāng shēng sǐ kān qián yīn 。
小提示:"太上玄门道法尊,直将生死勘前因。"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生死:1.生存和死亡。2.分段生死︰谓凡夫于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时,系分段展转而受生死,故称。
门道:(口)(名)门路;办法。[近]门路|路径。
太上:1.最上,最高。《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孙诒让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宋秦观《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七:“我们的作为国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权已经是老早被操在了别的一些什么人手里。”2.犹太古,上古。《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郑玄注:“太上,帝皇之世。”陆德明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李善注:“太上,太古也。”3.指皇帝。《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太上,天子也。”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4.指上帝,天帝。明乌斯道《月下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5.太上皇。晋干宝《晋纪总论》:“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謡。”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清李渔《玉搔头·奸图》:“那时节啊,我龙床肯让,愿为太上。”6.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云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识,识道可尊。’”此指太上道君。
前因:前因qiányīn在一个事变或事件之前发生的或起过影响作用的事情、条件、形势或环境战争的前因和后果
道法: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尹知章注:“道,从。”4.道教的教义。晋葛洪《神仙传·墨子》:“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徐志摩《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5.道教的法术。晋葛洪《神仙传·刘京》:“隆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公孙胜行持道法。”6.即佛法。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宋范成大《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明冯梦龙《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茅盾《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8老子的哲学思想。
小提示:"太上玄门道法尊,直将生死勘前因。"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
分明天上日,生死愿同欢。
出自:孟云卿的《今别离(一作别离曲)》
-
水木有时枯,女心无生死。
出自:张之洞的《凌霄吟题刘贞女凌霄阁诗集贵筑名士刘香士广文蘅之姑,既聘而婿死,守节四十年》
-
生死既不可求,根尘万病俱休。
出自:释嗣宗的《颂古二十六首(其十八)》
-
先生死非令尹辱,彼四百家无罪哭。
出自:陈杰的《读史》
-
曾岁律之未改兮生死异路,吁嗟乎实斋兮有前脩之风度。
出自:王柏的《朱昭父挽些》
-
思郎生死犹未明,妾不轻生为郎重。
出自:姚燮的《双鸩篇》
-
古今等蘧庐,生死一浮泡。
出自:王鏊的《我生》
-
梦魂厮守徒虚语,生死相忘况异乡。
出自:王希玉的《无题六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