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
朗读
- 0喜欢
出处
出自先秦的《勾践灭吴》
拼音和注音
shí nián bù shōu yú guó , mín jù yǒu sān nián zhī shí 。
小提示:"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老而无妻的人、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越国的流浪儿童,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词语释义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小提示:"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出自: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出自:《木兰诗 / 木兰辞》
-
分飞屈指十三年,菡萏峰前别社莲。
出自:刘兼的《寄滑州文秀大师》
-
清论十年嗟未听,梦魂千里数相通。
出自:朱朴的《寄棠陵次西皋韵》
-
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
出自:李慈铭的《夜过皖城作》
-
只此公车风雪里,十年三过十三桥。
出自:田同之的《赵北口感旧》
-
十年驰逐上年场。
出自:俞樾的《江城子(其三)冯妇解嘲》
-
混迹人间三十年,故林归去且随缘。
出自:释通岸的《山中偶怀梁丙孺》
-
累夕思乡还有感,三年怀旅岂忘情。
出自:赵抃的《次韵程给事越州元夕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