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zhì zhǎng lǎo jiē gè wǎng wǎng chēng huáng dì 、 yáo 、 shùn zhī chù , fēng jiào gù shū yān 。
小提示:"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皇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词语释义
黄帝:古帝名。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往往:(副)常常;指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近]经常。[反]偶尔。
长老:(名)①(书)年纪大的人。②对和尚的尊称。
小提示:"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人言其中閟幽怪,天阴往往移龙蛟,
出自:范轼的《过巢湖赋呈莱山侍郎》
-
名姿往往寄幽独,相赏故不从尘埃。
出自:曾燠的《真州准提庵老梅行》
-
只今谁补货殖传,绮罗往往甲州县。
出自:杨维桢的《盐商行》
-
须发垂垂老,亲朋往往贫。
出自:章甫的《春尽》
-
儒冠往往令人羞,夫君经明行益修。
出自:赵蕃的《送徐彦章并属光庭》
-
正缘一快败万事,往往吐茵仍堕帻。
出自:陆游的《或以予辞酒为过复作长句》
-
客中往往烦厨传,倘许携将酒与鱼。
出自:刘克庄的《十和贺太渊得雄二首(其二)》
-
新诗不将出,往往僧乞得。
出自:贯休的《书陈处士屋壁二首(其二)》
-
往往林峦入静观,笔不能写徒云云。
出自:弘历的《惠山歌题张宗苍画》
-
庮难供脍炙,往往夜中鸣。
出自:刘天谊的《十二辰诗并序(其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