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fēng yú qí , qī bǎi suì ér bù jué 。
小提示:"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鹡鸰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词语释义
百岁: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唐韩愈孟郊《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周立波《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2.终身;毕生。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唐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宋苏轼《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
不绝: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七百: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小提示:"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
-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
出自:卢照邻的《咏史四首》
-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出自:曹邺的《续幽愤》
-
夜吟不绝,松影阑干,月笼寒翠。
出自:吴文英的《烛影摇红(饯冯深居,翼日,其初度)》
-
如彼泉流,不绝若带。
出自:棘腆的《答石崇诗》
-
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
出自:江总的《梅花落》
-
如龙养珠心不忘,如鸡抱卵气不绝。
出自:白玉蟾的《快活歌(其一)》
-
波深水阔望不绝,网目虽繁能几何。
出自:刘敞的《渔翁》
-
知消几量屐,能不绝山涛。
出自:倪元璐的《四十初度(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