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
-
朗读
- 0喜欢
拼音和注音
bā láng hàn yǔ yīn láng láng , zhōng yōng lún yǔ yín piān zhāng 。
小提示:"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汉语:汉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作为第一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等也基本使用或转用汉语,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转用或兼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 汉语是分析语,一般有2到13种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汉语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被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被称为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至少15亿 ,占据世界总人口的20%。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亦是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汉语主要流通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社区。
中庸:(名)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之道。②(书)(形)指德才平凡:~之才。
琅琅:(拟)金石相击的声音或响亮的读书声:书声~。
篇章:(名)泛指文章。
语音:意思为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和意义紧密结合的。每种语言的语音都有其系统性和一定的特点。
小提示:"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全诗
相关名句
-
《论语》是圣贤作谱,《礼记》善问答行藏。
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
-
高声诵论语,健腕学大书。
出自:宗泽的《赠鸡山陈七四秀才》
-
佛影胡人记,经文汉语翻。
出自:庾信的《奉和法筵应诏诗》
-
都下逢人说论语,莫言师授是张侯。
出自:唐顺之的《送诸从游应试二首(其二)》
-
应须河汉语,净洗芥蒂胸。
出自:朱松的《书事呈元声如愚起华三兄》
-
《论语》宣文护绛纱,善才弟子妙琵琶。
出自: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其一六九)》
-
女子须教本考亭,明白《论语》及《孝经》。
出自:宋景卫的《修身尽伦歌示诸娣侄》
-
胡言汉语凭谁会,铁额铜头也皱眉。
出自:释咸杰的《颂古六首(其一)》
-
诗正情怀澹,禅高论语稀。
出自:林逋的《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
十二通论语,吾职不为辜。
出自:弘历的《拟古诗三十首(其十二)张景阳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