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
[唐]
红线毯,择茧(jiǎn)
缲(sāo)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缫丝:将蚕茧抽为丝缕。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diàn)
上毯。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披香殿广十丈馀(yú)
,红线织成可殿铺。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可,适合。
彩丝茸(róng)
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shēng)物。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不胜:承受不起。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毯涩(sè)
毳(cuì)缕硬,蜀都褥(rù)薄锦花冷。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涩:不柔润。毳:鸟兽的细毛。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jié)
力。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小提示:白居易《红线毯》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相关诗词
-
金缕曲.红线
...危邦、床头盗合,身轻如燕。甲帐风生申夜警,悄过兰堂深院。好趁取、灯昏香断。太乙神名书粉额,挂胸前、匕首龙纹灿。奇女...
-
送红线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
红线取盒
青衣奇计破阴谋,一夕行踪过数州。方镇已成尾大势,女儿能解主深忧。髻鬟队里无人识,兵仗丛中看盒收。巾帼从来侠气少,功成身隐...
-
红线诗五首(其四)
忽离琼筵下玉阶,湘裙低覆蹋云鞋。情知不是人间别,歌散香销十二钗。
-
红线诗五首(其五)
金银宫阙是侬家,暂插鸾钗拂鬓鸦。一逐孤云天外去,朱门空锁碧桃花。
-
红线诗五首(其二)
龙文匕首髻乌蛮,一霎遥空响佩环。街鼓未休营卒卧,满身风露魏城还。
-
和子羽夜至红桥所居(其一)
桂轮斜落粉楼空,漏水丁丁烛影红。露湿暗香珠翠冷,赤栏桥上待归鸿。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