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二首
[唐]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zhēng)
丁山更幽。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春山:指春日山中。相求:互相寻求。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涧道馀(yú)
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涧道:山涧通道。余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按:石门不必确指地名。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mí)
鹿游。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远害:避免祸害。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
乘兴杳(yǎo)
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乘兴:兴会所至。杳然:渺远貌。迷出处:一作“迷去处”。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霁潭鳣(zhān)
发(bō)发,春草鹿呦呦。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霁潭:一作“济潭”,是指济水言。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发发:盛貌。呦呦:象声词。鹿鸣声。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小提示: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相关诗词
-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
题张氏园亭二首(其一)
苍头奉筇竹,稚子试春衫。共著野人服,来游居士岩。园蔬佐酒碗,药录贮书函。草草非难得,从今不计凡。
-
题张氏园亭二首(其二)
岸荠随渔屦,林桃映舞衫。定非铜雀榭,似是雨花岩。僮有家千指,书多日百函。斯人太高语,吾意秖尘凡。
-
春日偕敬亭贻谋载酒游道院用少陵题张氏隐居韵即题其壁上
东风野外几探求,曲径遥寻道院幽。松影石坛深古洞,竹烟丹灶小林邱。平台花阁宜豪饮,斜日钟声感旧游。咫尺蓬莱绝尘俗,此身莫漫...
-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
-
重过张氏园林二首(其二)
随处携鸠杖,狂时倒鹖冠。晚山当座出,风竹满楼寒。独酌世情远,长歌春事残。不知桃李发,白首几回看。
-
张氏隐居
杜老曾题品,依稀旧隐居。颇知书有味,肯教子为儒。筑屋先通燕,开池剩养鱼。相邀须饮醉,酒熟不烦沽。
-
寄居曲水园柬张氏伯仲二首(其二)
独有陶公径,能停谢客舆。陆浑虚旧宅,阳羡觅深居。水木孤轩外,云萝四壁馀。何如传舍客,日月敝长裾。
-
题张氏山居
会心岂在远,得意无能名。一径古松色,半崖秋水声。闲云将鸟意,呦鹿杂人行。最识幽居好,马蹄尘又生。
-
将赴官庐州寄张四隐直二首(其一)
一为弹冠仕,遂废东皋田。不至二千石,行登四十年。羁游无定许,鬓发欲苍然。万里南江路,春风棹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