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
共13句 关于入声的诗句
195浏览
0喜欢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入声是汉语之骨 。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一般来说,根据入声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保留情况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4种情况:①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平话、部分赣语中,完整保存[-p̚]、[-t̚]、[-k̚]韵尾;②大部分赣语保留[-t̚]和[-k̚]韵尾;③吴语、徽语、晋语、闽东语(福州 )、莆仙话、江淮官话、极少数入声独立的西南官话有喉塞韵尾[-ʔ];④一些冀鲁官话 、闽北语、闽中语、新湘语、少部分江淮官话和大多数入声独立的西南官话中保留独立调值。 包括普通话在内的北方地区汉语已消失了入声 。由于部分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平声,所以官话使用者无法分辨汉语的平仄,也就不懂唐诗宋词的格律 。各方言入声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喉塞音[ʔ],脱落后并入其他调。入声消失始于宋末元初,蒙古人占领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元朝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借以取代原来的《广韵》,掺杂了许多蒙古语的特点,特别是将入声分派到其他三声,导致北方话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无浊音,总体以高音为主。宋朝南迁后,汉语入声仍广泛存在于南方汉语方言、南方官话(含西南官话)及北方晋语中。
- 喜欢
关于入声的诗句
-
醾入声柔千佩缓,月明影立万夫长。
出自:王跂的《笋生十二韵》
17浏览 0喜欢 排律
-
爱民若副贤侯意,共入声诗与众誇。
出自:朱光庭的《题福昌寺南轩东壁》
5浏览 0喜欢 七言律诗
-
笙歌总入声闻道,花月终归止观心。
出自:张元凯的《借住山寺诗八首(其一)虎丘》
3浏览 0喜欢 七言律诗
-
不入声利场,政恐吾足污。
出自:刘从益的《题苏李合画渊明濯足图》
10浏览 0喜欢 古风
-
道人夜半经行处,悟入声闻向上关。
出自:王称的《题清源持上人万壑松涛亭》
3浏览 0喜欢 七言绝句
-
入声互割配,头脯强接续。
出自:李慈铭的《题岘樵枌东老屋校韵图》
8浏览 0喜欢 古风
-
独有风入声,琴中尚悠衍。
出自:刘敞的《忆松》
15浏览 0喜欢 古风
-
读书不复问义理,破碎幺么入声律。
出自:陈舜俞的《赠湖州使君李公择》
6浏览 0喜欢 古风
-
山居灯尽黑如漆,黠鼠出入声啾唧。
出自:李昱的《黄熊歌》
4浏览 0喜欢 古风
-
洁蠲老笔记祠庭,更把辞情韵入声。
出自:陈著的《题梅逸林隐君祠》
15浏览 0喜欢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