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一)
[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玄:佛教术语,这里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铭》:“不识玄者,徒劳念佛。”对于佛教徒来说,通晓玄机,是至关重要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西方:佛教术语,指净土所在的极乐世界。
小提示:慧能《偈(其一)》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相关诗词
-
惠匀送粟既归其直作两偈(其一)
山僧分粟配蒿藜,百亿须弥一钵携。但得十方罗汉饱,不辞身作老金鸡。
-
偈(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
诗偈(其一三五)
我是凡夫身,乐说真如理。为性不悭贪,常行平等施。凡夫事有为,佛智超生死。作佛作凡夫,一切自繇你。
-
诗偈(其一六五)
从根诛则绝,从根修则灭。若能双株断,三乘尽超越。此非凡夫言,妙吉分明说。如来所疗治,一差不复发。
-
诗偈(其一○九)
外若绝攀缘,欢喜常现前。本来何所得,吉祥自现形。空生成长老,燃灯常照明。弥勒是同学,释迦是长兄。神通次第坐,无劳问姓名。...
-
诗偈(其一○八)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
-
诗偈(其一四一)
有人道不得,是伊心王黑。不能自了事,埋藏一群贼。群贼多贪痴,缘事说是非。心王被贼使,劫劫无出期。见花不识树,果熟始应知。
-
诗偈(其一八二)
惭愧一躯身,梵号波罗柰。被贼一群使,寻常不自在。亦名为枯井,亦名为韛袋。亦名朽故宅,亦名幻三昧。佛骂作死尸,乘尸渡大海。...
-
诗偈(其一三六)
耳闻无相理,眼空不受色。鼻嗅无相香,舌尝无相食。身着无相衣,竟随无相得。心静越诸天,神清见弥勒。十方同一乘,无心记南北。
-
诗偈(其一六八)
牵牛驾空车,共入无为宅。无为宅甚宽,众生却嫌窄。十方同一空,何曾有间隔。有法入不得,无心是度厄。